Search

李夫人去世了。
让新加坡蒙上一片淡淡的哀伤气氛。
从新闻中更能够进一步看到李执政...

  • Share this:

李夫人去世了。
让新加坡蒙上一片淡淡的哀伤气氛。
从新闻中更能够进一步看到李执政以及李夫人那一段白头偕老的恩情。
我始终觉得能够两老依然能够牵手,
这样的一段恋情才是最精彩的。

李执政在报章说:“很多人勸我要節哀順變,但是這句話知易行難,要節哀順變,很難。”
可見悲傷失落的課題需要多多推廣。
陪伴丧亲者,是我们在学校、社会里头没有教育我们的一门功课。
当你看到身边的丧亲者忧伤时候,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958 电台今早邀请我在空中和大家分享我对面对丧亲的悲伤以及失落的看法。 感恩 958 DJ 菁云 再次邀请我在空中说了大约 40 分钟左右。

我说了很多很多我对悲伤以及失落的看法。
可是,我觉得我说的不足够。也不够精简。
我希望以后我可以再说的精简一些。


其实我还有一些话想要对大家说。
所以我写在这里了。

我整理了十个重点给你阅读。
好让你知道你可以如何陪伴身边的丧亲者。


1。请别对丧亲者说你了解他的痛苦。你是无法了解他的痛苦,尽管你也曾经有过类似丧亲的经验。每一段丧亲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如果你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个拥抱,一个诚意的微笑,一个握手,一个肩膀的轻拍,总好过你说了解他的痛苦。然后你可以安静地协助丧亲者完成丧礼。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身旁。当他哭泣的时候,你也是安静的在他身旁。


2。请别要丧亲者尽快走出亲人死亡的阴影。请允许每个人有各自的 tempo 以及步伐。你可以让他感觉安全以及及开放地谈论死者。尽管那已经过了一年或者五年,如果他每次谈起死去的亲人都还是忧伤,请你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忧伤。他其实只需要你的耳朵,并非你的嘴巴。


3。请别告诉丧亲者「每个人都会死。请节哀顺便」。我们对丧亲的认知以及体验往往是不一样的。知道是一回事,当事情真正要去经历的时候却往往是另一回事。请你与丧亲者共同分享对死者的回忆。和丧亲者回忆你们和死者的点点滴滴。


4。请别在与丧亲者谈话过程中刻意地回避谈论死者。我知道你的用意是免得引起他的悲伤。可是当一个人孤独的面对他丧亲的悲伤,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如果你愿意的话,在死者的纪念日(忌日或生日)以卡片或信件、电话、拜访表达你对丧亲者的关怀。在谈话时,你也可以像死者生前一样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5。请别鼓励丧亲者连忙移除死者房间的遗物或者作出重大的生活改变(譬如:专校、离职或者搬迁。)这只会让丧亲者需要花上更大的努力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步伐。让丧亲者用自己的步伐去决定他何时愿意割舍死者的遗物,去决定那些是一定要留下的遗物来作纪念品。你也可以主动去提供家事或其他生活问题的协助。


6。请别给建议、意见以及做比较(譬如:那一个人比你还残啊。)请被建议失去孩子的父母亲再考虑生个小孩。请别提醒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还幸运的拥有别的孩子。你的善意建议只能让丧亲者对你产生厌恶感或者自责自己为何无法如你所期待的看得再开一些。


7。你不需要时时刻刻对丧亲者表达关怀。请你允许丧亲者拥有独处的空间。悲伤也是需要独处的。你可以对他说:“当你需要我陪你的时候,你不妨打个电话给我。”然后你就必须要等待,并在对方需要时给与陪伴。


8。如果丧亲者对亡者存有遗憾以及自责,请别做道德的法官。请别对丧亲者的情绪反应给于价值性的批判或比较。听他说出他心中的遗憾以及自责。越复杂的悲伤,需要更多的时空去疗伤。有必要的话,你可以试着安排丧亲者去接受辅导服务。


9。你可以协助丧亲者一同去完成亡者的回忆录,整理照片,完成亡者未了心愿,写作或作诗悼念已故的死者、共同创作纪念死者的方式、协助完成死者的遗愿或作品、制作死者的回忆录等等。如果丧亲者不愿做此事,请不要勉强他。每个人有自己哀悼亡者的方式。



10。适当地鼓励及主动联系丧亲者培养参与活动(或者聚会)的活力及兴趣。




简单来说,陪伴丧亲者就是需要有很多的允许。
这一切的允许,让对方安稳地走过悲伤。


但愿离开的人得到善终。
让活下来的人继续善生。

祝福大家。

以量。



***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1. 欢迎分享圖文,但拒絕圖文剽窃。必追究、截图及公開其網站。 2. 請停止做出曖昧性暗示及定期性騷擾,这里没有一篇文章是我專門寫給對我有過多性幻想的女性們。 3. 我不做為他人谋取個人私益的公益演講。
View all posts